【写材料用典】奔驷不能追既往之悔,思改而无自反之蹊

第1页 / 共1页
已完成全部阅读,共1
【写材料用典】奔驷不能追既往之悔,思改而无自反之蹊-新网知识库
【写材料用典】奔驷不能追既往之悔,思改而无自反之蹊
此内容为付费资源,请付费后查看
23
立即购买
您当前未登录!建议登陆后购买,可保存购买订单
付费资源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【例文】“奔驷不能追既往之悔,思改而无自反之蹊”。世上没有后悔药,有些悔是无法弥补的。对为官从政者来说,避免发生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十分重要。如何做到不后悔?汉代刘向认为,“不慎其前而悔其后,虽悔无及矣”;宋代释普宁告诫,“早知今日事,悔不慎当初”;明代方孝孺认为,“已为而悔,莫若早戒;患至而忧,不如预谋”。他们给出了相似的答案,就是心怀忧患、事前预防,唯有慎其前才能不悔其后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慎其前方能不悔其后》)【典故】出自晋代葛洪《抱朴子·酒诚》,奔驷不能追既往之悔,思改而无自反之蹊,盖知者所深防,而愚者所不免也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即便快马加鞭也追不回已铸成的过错,空有悔意却找不到自我修正的方法。【赏析】古人讲,“天下买不到后悔药”。民间流传的《六悔铭》讲,“官行私曲,失时悔。富不俭用,贫时悔。艺不少学,过时悔。见事不学,用时悔。醉发狂言,醒时悔。安不将息,病时悔。意思是,是人往往在陷入困境时,更容易获得一份清醒。《吕氏春秋·当染》中写道:“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以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而以为五色矣。故染不可不慎也。”具备了慎染的能力,不随不正之风、不良习俗而改变,才能“出淤泥而不染”。现实生活中,很多违纪违法党员干部,他们反思自己过错时,总会感到“很后悔”。为什么会“后悔”,这里面包含太多的不谨慎。他们在出事之前,总是自以为是,忘乎所以。有的以权谋私,台上唯我独尊,台下肆意放纵;有的还甘心被“围猎”,自愿入“圈子”。周恩来同志说过:“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,要戒慎恐惧地工作”。新的征程上,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挑战更大、遇到的诱惑更多,笔杆儿网www.bgzjy.cn要慎之又慎,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不断增强政治定力、纪律定力、道德定力、抵腐定力,做到一心为公、一身正气、一尘不染。【用法】主要适用于警示教育类、廉政建设类讲话,侧重强调廉政风险意识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廉洁底线,守住第一道防线,把好第一个关口。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5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